让孩子的生命,活出本真的自己!发表时间:2019-12-10 17:23 徐凯文是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他最近曾经在一篇文章“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甚至已经放弃自己”中写道:“一个现象近年来越来越突出——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在该文中徐老师还列举了许多活生生的案例,他写道: 这是我曾遇到过的一个个案。非常优秀的学生,以他的智力、性格、为人处事的情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学者。但是我们和他父母,和他所有的老师一起努力了四年,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让他真正好转起来。 这样的个案,我在过去三四年中经历了很多,而且越来越多,让我想到一个词,叫做“空心病”。 “空心病”是什么意思呢?我征得一些典型个案来访者的同意,把他们写给我、说给我的一些话,念给大家听: 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一位高考状元在一次尝试自杀未遂后这样说到。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这是又一个同学的描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我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迷雾的草坪,草坪上有井,但不知道在何处,所以有可能走着路就不小心掉进去了,在漆黑的井底我摔断了腿拼命地喊,我觉得我完全没有自我。这一切好难。”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像他们告诉我的:徐老师,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到哪儿去了,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我过去19年、20多年的日子都好像是为别人在活着,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些考试、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的学生,是全国人们心目中的“天之骄子”,他们是目前人生的大赢家,却在人生都还没有真正开始的时候,就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甚至去选择了断人生,这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究竟是什么,无数的先哲都进行过思考与探索,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答案,有享乐人生观,也有拼搏人生观;有索取人生观,也有奉献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活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人生要有意义,一定是要过自己想要的人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活出本真的自己,活出精彩的自己!政治家如特朗普科学家如爱因期坦企业家如比尔·盖茨文学家如鲁迅......莫不都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活出了精彩的自己而有成功的人生!而现在的许多学生,他们都是在为别人而活、为分数而活,他们缺乏主体性没有体验没有自由,没有爱恨情仇,没有尽情的释放,有的只是考纲只是试卷只是前途,这也就怪不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了…… 记得有个广告说:人身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路途中的风景。人生的意义就在于遵从自己的内心、活出本真的自己、精彩的自己,经历自己想要的也愿意去承担的酸甜苦辣、聚散离合,不管喜欢的,还是厌恶的,都要体验、经历,然后升华自己的心灵…… 而我们现在的许多孩子、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些学业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从小就被要求听话,从小就被父母和教师安排着,从来就没有按照自己的内心来生活。于是,听话就是“乖孩子”,就有奖励,妈妈就喜欢、教师也欣赏;不听话就是“坏孩子”,就有惩罚,妈妈就不喜欢、教师也嫌弃。在这样的萝卜棒子政策下,小小年纪的他们,压抑自己内心真实想法,为了讨好父母和教师而变得乖巧。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丧失了坚定说出自己想法的勇气,永远处在被动接受他人安排的位置。却从来没有真正问过自己,“这些是我想要的生活吗?”以至于长大以后,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这种孤独感来自于好像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联系,所有的联系都变得非常虚幻。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他们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和成就,他们似乎很多时间都是为了获得这种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但是当他发现所有那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就有了强烈的无意义感。 其实,无论是学习、工作,抑或生活,无论是亲情、友情,抑或爱情,我们都可以摒除周遭繁杂的干扰,当好独一无二的主角,活出本真的自己,活出精彩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才能够活出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精彩的人生! 著名毒鸡汤代言人王尔德就曾说过:“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作为做父母的我们,要深知孩子的人生之路要靠他自己去走。如果父母是一盏明灯,只需去照亮孩子前进的路;如果父母是一架人梯,只需将孩子举过头顶,让他自己去攀登自己的人生未来之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