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课堂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教育部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项目

生命,在教育的激发下变得“爱学”

发表时间:2019-12-10 17:30作者:夏晋祥

  本真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前人积累下来的各种经验与规则,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让学生变得更“会学”。最重要的是,要能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科学的美丽与神奇,充分体现学生个人的经验、价值与情感,使学生在教育中体会到自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充分享受到教育对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与促进,让学生变得更“爱学”。本真的教育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抱负等健全心灵的培养,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可持续学习愿望作为其基础和保证。本真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过程;激励欣赏、充满期待的过程;心灵沟通、情感交融的过程。本真的教育教学结果,在强调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求知欲望有没有得到更好的激发,学习习惯有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心灵是不是更丰富、更健全了,在学习上是不是变得更“爱学”了。


  在教育上,我国尽管一直都存在着对“以学生的长远发展、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本”的理想追求,但现实中的教育形态的主体实质是体现为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为了单边活动,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校”成为了“教校”。这种教育忠诚于知识,但却忽视了人的实际需要;追求教师教学的可操作性,却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体现了社会的科技体制理性,却减少了师生的精神交往。其结果是“教”走向了其反面,成为了“学”的阻碍力量。教育的逐渐教条化、模式化和静止化,最终会导致教育的异化,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这不仅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学生的情感被忽视,生命的灵感被抽象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受到了遏制。传统的教育所固有的弊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渐暴露出来并因此陷入困境。


  审视当前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人们发现其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课堂教学在不少学校事实上已简单等同于考试的要求,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教育已沦落成为一种工具——学生升学、就业的工具,教育已“异化”成为了“非教育”。教育是引导人心灵的事业,但现实中的许多课堂教学却走向其反面,失落和窒息了学生的心灵,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学校教育到底是干什么的?现在学生上小学是为了上中学,上中学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找工作。完全陷入一种“功利主义”而不能自拔!在这样一个话语体系里,根本没有培养人的问题,把知识技能等工具性目标变成了根本目标,把工具性质量变成了根本质量!当前我们的教育本身并不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内在联系,体现为一种“生活化”、“学生化”、“情感化”时,教育本身才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也才更有兴趣。相反,学习脱离了生活和人自身的体验,学习就是枯燥的,学生还能有什么兴趣?学生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才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是什么,比如他在课堂上突然解开了一个生活中的秘密,他的学习兴趣立刻就可以调动起来。


  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应当让孩子们感受到当下教育的快乐,而不是工作之后挣大钱才快乐。为什么孩子们感觉到今天的学校生活最苦、最累,因为他们所学的东西与生活有很大的距离,都是和自身体验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与之相应,当前学生感受到的压力多是系统体制下的压力,而不是内心自我成长需求所带来的动力。考大学是为了什么?不少学生认为,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让父母和自己过上好日子,而没有把自己将来的事业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联系起来,没有对国家未来的关心,更没有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这种教育缺失之后,他们没有自我内在发展的动力,所有的压力都是来自于学校、教师和家长强加的通过考学改变命运的压力。


  当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的时候,这样的人才培养就是非常值得忧虑的。“有大德才有大智慧”。大德是什么,是国家情怀、社会情怀、人文情怀,没有这种大德就不会有大智慧。情怀和境界是决定人生和事业高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所谓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在我看来,就是要唤醒学生内在的追求。没有内在人格、自我意识的觉醒,外在的所谓各种压力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所起的作用不仅是短暂的,而且就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是极其有害的。


  在本真的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体现为创设情景,将生活引入课堂,同时又将课堂向生活开放,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激励者欣赏者。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赏识学生、激励学生、成就学生,这样的话,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创造、需要和情感都充分地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这种教育,由于师生的生命价值都得到了充分体现,课堂也就成为了学生应用知识进行表演的舞台,成为了师生能力发展与智慧展示的场所、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


分享到: